2022.6游戏观察记录表(陈实)
游戏观察记录表
日期 | 2022.6.14 | 时间 | 起始时间 | 10:27 | 观察者 | 陈实 |
结束时间 | 10:30 | |||||
观察对象 | 含含 | 幼儿年龄 | 6岁2个月 | 班 级 | 大2 | |
区域名称 | 建构乐园 | 主题名称 | 再见吧,幼儿园 | |||
观察目标 | 观察幼儿根据积木特性,选择合适材料搭建的能力 | |||||
区域环境 | 户外建构区相关游戏材料(木头积木、海绵积木等) | |||||
观察 记录 | 含含和她的小伙伴们在搭建高架,她选择用长条形积木作为高速的支架,用来架高。但是长条形积木不够,她们要选择其他积木作为替代。含含找来了小的方形积木,进行垒高,其他小伙伴也一起来帮忙。她们成功了!小的方形积木也可以垒成长条形积木的高度。随着高架的搭建,含含选择了一个弧形的积木作为高架的转弯口。她还想按之前的方法,用小的方形积木垒高作为支撑。 于是,小伙伴们一起去找方形积木。我问含含:“这样是不是太浪费方形积木了呀?有没有其他积木可以替代呢?”“可是我们找不到这个支架高度的长条形积木了。”含含解释说。“海绵积木你们也看过了吗?”“额,还没有。”含含回复道。睿睿在旁边听到我们的对话,说:“对哦,海绵积木我们都还没找。”说完,含含和小伙伴们就去寻找了起来。她们找来了两个长条形海绵积木。 但是,长条形积木的高度不合适,含含加了一个小方形积木说:“这不就正好了嘛。”她把海绵积木放在弧形积木的转接处,结果弧形积木不稳,睿睿需要扶着弧形积木的另一端才可以。睿睿准备再加一块海绵积木在旁边支撑。但是,经过含含和小伙伴们的不断尝试,发现只要把海绵积木支撑在弧形积木的中段就不会倒了。
| |||||
分析 评价 | 1.《指南》中社会领域目标指出:“5-6岁幼儿能主动发起活动或在活动中出主意、想办法。”含含和小伙伴们一开始就目标明确的想搭建高架,具有了一定的游戏计划性。如选取材料时主要选择长条形的积木,所选材料基本符合制作目标,制作过程基本没有反复,搭建过程中步骤明确,搭建较顺畅。 2.《指南》中社会“人际交往”目标2指出“5-6岁幼儿活动时能与同伴分工合作,遇到困难能一起克服。”游戏中他们能有分工,有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意味着他们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自控能力和调节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其中,含含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在游戏中起主导作用。 3.《指南》中“科学探究”目标3指出“5-6岁幼儿能发现常见物体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从高架桥的建构造型可以看出含含善于观察生活中建筑物的基本特征,并能运用已有经验和材料对物体进行再现和创作,搭建中运用到了垒高、架空、塔式等方法,具备了一定水平的搭建技能。 | |||||
支持 策略 | 1.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要给予幼儿适宜的鹰架支持,帮助孩子丰富认知经验的同时能运用已有经验一步步去解决问题,这样孩子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比如在我提示可以选择其他材质的积木替代长条形木头积木后,含含又自行组合了方形积木和泡沫积木作为支撑。 2.《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同伴群体及幼儿园教师集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应充分发挥这一资源的作用。”游戏结束后,用图片欣赏的方式鼓励幼儿在欣赏自己及同伴作品的过程中的亮点,丰富自己已有经验,积极讨论,总结失败经验或成功的经验,逐渐发展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鼓励幼儿之间的分工合作,引导他们共同确定建构主题,设计建构方案,共同开展建构活动等。 3.《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教师可以借助网络、书籍,带领幼儿了解到高架桥的结构、作用等,如高架桥是上下穿梭交错的,除了便于人们行走外,还有汽车分流,美化城市建设等作用。并在建构区域环境中布置高架桥的样式图片。 |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