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的位置: 首页 >班级动态>大班>大2班>详细内容

大2班

2022.6游戏观察记录表(陈实)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6-17 14:35:28 浏览次数: 【字体:

游戏观察记录表

日期

2022.6.14

时间

起始时间

10:27

观察者

陈实

结束时间

10:30

观察对象

含含

幼儿年龄

6岁2个月

2

区域名称

建构乐园

主题名称

再见吧,幼儿园

观察目标

观察幼儿根据积木特性,选择合适材料搭建的能力

区域环境

户外建构区相关游戏材料(木头积木海绵积木等)

观察

记录

含含和她的小伙伴们在搭建高架,她选择用长条形积木作为高速的支架,用来架高。但是长条形积木不够,她们要选择其他积木作为替代。含含找来了小的方形积木,进行垒高,其他小伙伴也一起来帮忙。她们成功了!小的方形积木也可以垒成长条形积木的高度。随着高架的搭建,含含选择了一个弧形的积木作为高架的转弯口。她还想按之前的方法,用小的方形积木垒高作为支撑。

于是,小伙伴们一起去找方形积木。我问含含:“这样是不是太浪费方形积木了呀?有没有其他积木可以替代呢?”“可是我们找不到这个支架高度的长条形积木了。”含含解释说。“海绵积木你们也看过了吗?”“额,还没有。”含含回复道。睿睿在旁边听到我们的对话,说:“对哦,海绵积木我们都还没找。”说完,含含和小伙伴们就去寻找了起来。她们找来了两个长条形海绵积木。

但是,长条形积木的高度不合适,含含加了一个小方形积木说:“这不就正好了嘛。”她把海绵积木放在弧形积木的转接处,结果弧形积木不稳,睿睿需要扶着弧形积木的另一端才可以。睿睿准备再加一块海绵积木在旁边支撑。但是,经过含含和小伙伴们的不断尝试,发现只要把海绵积木支撑在弧形积木的中段就不会倒了。

  

   


分析

评价

1.《指南》中社会领域目标指出:5-6岁幼儿能主动发起活动或在活动中出主意、想办法含含和小伙伴们一开始就目标明确的想搭建高架,具有了一定的游戏计划性如选取材料时主要选择长条形的积木,所选材料基本符合制作目标,制作过程基本没有反复,搭建过程中步骤明确,搭建较顺畅。

2.《指南》中社会“人际交往”目标2指出“5-6岁幼儿活动时能与同伴分工合作,遇到困难能一起克服。”游戏中他们能有分工,有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意味着他们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自控能力和调节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其中,含含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在游戏中起主导作用。

3.《指南》中“科学探究”目标3指出“5-6岁幼儿发现常见物体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高架桥的建构造型可以看出含含善于观察生活中建筑物的基本特征,并能运用已有经验和材料对物体进行再现和创作,搭建中运用到了垒高、架空、塔式等方法,具备了一定水平的搭建技能。

支持

策略

1.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要给予幼儿适宜的鹰架支持,帮助孩子丰富认知经验的同时能运用已有经验一步步去解决问题,这样孩子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比如在我提示可以选择其他材质的积木替代长条形木头积木后,含含又自行组合了方形积木和泡沫积木作为支撑。

2.《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同伴群体及幼儿园教师集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应充分发挥这一资源的作用。”游戏结束后,用图片欣赏的方式鼓励幼儿在欣赏自己及同伴作品的过程中的亮点,丰富自己已有经验,积极讨论,总结失败经验或成功的经验,逐渐发展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鼓励幼儿之间的分工合作,引导他们共同确定建构主题,设计建构方案,共同开展建构活动等。

3.《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教师可以借助网络、书籍,带领幼儿了解到高架桥的结构、作用等,如高架桥是上下穿梭交错的,除了便于人们行走外,还有汽车分流,美化城市建设等作用。并在建构区域环境中布置高架桥的样式图片。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