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3游戏观察记录(居黎)
观察记录表1
日期 | 2021.3.1 | 时间 | 起始时间 | 7:55 | 观察者 | 居黎 |
结束时间 | 8:05 | |||||
观察对象 | 小杨 | 幼儿年龄 | 5岁7个月 | 班 级 | 大2 | |
区域名称 | 签到处 | 主题名称 | 最后一学期 | |||
观察目标 | 能用新的方法进行签到 | |||||
区域环境 | 门口签到处小桌子椅子、记录表、时钟等。 | |||||
观察 记录 | 新的签到表开始使用,小杨今天的名字不再从格子的当中开始写起,个
小王继续指着纸说,“你看你前面的人都八点多到的,你比他们晚到,怎么会是七点多。”接着他又发现前面的小柏写的也是七点多,但他不认识名字,于是在那里喊,“老师,小杨前面的那个人也写错时间了。” 小杨依旧按照自己的想法签好了到,“我什么时候到就应该写什么时候的 时间,是你自己弄错了。”等到小王自己签的时候,他选择了把实时的时间记录下来。与此同时,后面等待签到的队伍排了很长,把门口也堵住了,有 的去衣帽间放东西的孩子都不能通过,一个劲在那里喊让一让,可是排队的孩子靠得很紧,稍稍移动就前推后仰的,队伍就乱了起来。 | |||||
分析 评价 | 小杨书写自己名字的格式有了变化,从之前刚开始的从中间写,字体大,写出了格子,到现在能完整写在一个格子里面,说明他能发现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并通过观察别人的书写的方式,将自己习惯的方式进行一定的调整,是个能积极动脑的孩子。而名字在方格子里位置关系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他在感知形状特征,和把控物体空间位置关系的问题上,有了一定的进步,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更好的调整物体的位置和运动方向。 小王和小杨之间的分歧在于,对于时间的记录没有一个统一规定的标准,其实如果人数不是特别多的话,小朋友们前后记录的时间不会有很大的误差间隔。只是恰巧很多小朋友都集中在这个时间点来,又是只有一份记录材料,使得真正记录的时间会比到达的时间晚上好几分钟,从队伍的长度就可以看出来。此外,虽然排队占据很长的时间,但是在孩子们的观念里,第一件事就是签到,签完到才能做其他的事,不能灵活地进行调整,不止阻塞了交通,也大大缩短了他们的玩的时间。 | |||||
支持 策略 | 为了更好的促进孩子们空间感知觉的发展,可以让游戏更加生活话,比如说从简单的铺路开始,利用大小不一的瓶盖作为道路材料,进行道路的建设。通过对道路铺设要求的不同,像大小、形状、与参照物之间的关系,让孩子们在看看找找、摆摆放放,观察比较中巩固对常见几何图形以及空间方位的认识,在这个平面基础打好的前提下,再逐渐立体化,增加难度。 统一好时间记录的标准,比如说一到班级先去看好时间,不要等轮到自己写了再去看。同时可以根据到达人员的多少,灵活地进行排队,不用都一窝蜂都堵在那里。人来多的话,可以先去玩桌面游戏,等人少一点了再去填写。如果怕自己忘记时间的的画,可以准备好一点小纸片,让孩子记录下自己的时间,到时候签到的时候再照搬上去。或者也可以多准备一点小纸片和笔,让孩子们书写好自己名字和到达时间后,直接粘贴到格子里面,这样子可以多人同时操作,也能省下不少时间。同时对于排队的人员引导他们顺着进门的方向排,方便其他人员进行走动。 |
观察记录表2
日期 | 2021.3.16 | 时间 | 起始时间 | 8:10 | 观察者 | 居黎 |
结束时间 | 8:20 | |||||
观察对象 | 小何 | 幼儿年龄 | 5岁7个月 | 班 级 | 大2 | |
区域名称 | 晨间桌面游戏 | 主题名称 | 小问号 | |||
观察目标 | 能利用纸牌玩多种游戏 | |||||
区域环境 | 益智区的相关环境 | |||||
观察 记录 | 小朋友们刚开始玩的是抽牌比大小的游戏,没一会儿就有人说不好玩,想玩其他的,这时候,小柏提议玩接龙的游戏,小何立马表示自己没玩过,不会玩,小柏说,“很简单的,我教教你就会了”接着,就给在场的人讲述一遍,但小何听得还是有点不理解,小柏说,“不难的,玩玩你就会了。”小何“那你打得慢一点,让我多想想。” 接龙游戏开始,之前也玩过接龙游戏的小沈和小柏了解的游戏规则是不一样的,商量过后,他们决定黑桃7先出。一轮过后,小何基本了解了游戏的规则。打牌的吆喝声,吸引了很多来观战的小朋友,她们问你们在玩什么呀。小何笑嘻嘻地给她们解释,这是接龙,是看谁先按照顺序把自己的牌接光就赢了。到后面观看的人越来越多,打牌的孩子时不时就要说一句,你挤到我了。 当又轮到小何出的时候,他看了一遍牌,然后他站起来一个个花色对了一遍,接着又把手里的牌全部摊在桌子上,一张一张检查着,发现自己手里的牌不能顺着接到任何一条上面。“我的牌接不上。”小何脸上的笑容渐渐没有了,低着头。“我输掉了。”小柏这时候告诉他,“没关系的,没有牌的话,你可以问我们借一张接下去。”小柏借了小何一张牌,但是这张牌依旧接不上去。小柏又借了两次,小何仍然没有接上去,倒是小柏,手里的牌借光了,赢得了比赛。 | |||||
分析 评价 | 虽然没有接触过接龙,也不太了解游戏规则,但是小何也愿意去试一试,说明他愿意接触新事物,进行探究,证明他是一个乐于探索的孩子。面对同样不了解的其他孩子,他也能很高兴地交流自己知道的经验,说明他乐于分享,通常懂得分享的孩子都比较能友好地和同伴进行相处。站着一个个对花色,摊牌检查,说明小何在对待事物的时候比较认真仔细。虽然不太高兴,但是依旧能主动说出自己输了,而不是任性蛮横地,以自己不清楚游戏规则耍赖,证明他有一定的规则意识,能自觉遵守他所知道的游戏规则,这样的孩子集体观念强,进入新环境后,能比较快地适应。 接龙游戏其实也属于数学游戏,按顺序进行排序,却比以往的排序更加的让孩子所接受和喜欢,说明材料的规则的制定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孩子对游戏的接受度。 面对不会游戏的小何,小柏能运用自己的言语去说服小何加入,说明他能想办法引导同伴和自己一起游戏,在人际交往上是个会动脑筋的孩子。面对不同的开局要求,玩过相应游戏的两个孩子最后能以共同的规则开始游戏,说明他们在通过游戏进行交往的过程中,能了解到别人的想法和自己不一样,同时通过协商,和平的解决问题,尽量不发生冲突。从后面借牌的情况看来,小柏并没有把规则和小何讲完整,小何后面基本就是顺着小柏的脚步在走,在公平性上有所欠缺。 | |||||
支持 策略 | 尊重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理解孩子对于一些事物的奇思妙想,并能给予一定的支持。在平时的游戏活动中,能投放多种材料,最好是他们感兴趣的,鼓励小朋友能积极动手动脑进行尝试。像这里因为小朋友们经常看大人们玩纸牌,而因为内心对于大人的那种模仿欲望,使得游戏中他们的兴趣度很高。如果教师也可以一起参与到其中,和孩子们一起游戏,用自己的积极性去渲染氛围,相信更加能激发孩子探究的欲望。比如说我们经常玩的24点,孩子们也可以利用纸牌来玩,只不过根据当前的认知水平,将24点变为更适合的10以内的数字,因为有连算连减,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也能巩固孩子对数的分合式的掌握。尽可能的让孩子做游戏的主人,自由去探索游戏的玩法,制定游戏的规则,鼓励他们在游戏中积极进行交往。如果是一个幼儿充当游戏指导者的话,要保证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要充分向参与者讲述清楚游戏的玩法,不有所保留,不倾向于任何一个游戏者。像这里借牌的环节,并没有详细规定好,借的牌是如何借,是让借牌人随机抽,还是被街拍人任意给,都需要考量。小朋友对于公平性上的把握还不是特别好,这时候就需要教师来适当的进行协助。同时在游戏的地点上,可以让孩子根据参与的人数进行调整,不只局限于桌面,也可以是地面、椅子上、台面上等等。 |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