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滚”越勇——大(1)班课程故事
越“滚”越勇
张婷
缘起:
一次户外散步活动时,孩子们看到滑滑梯处已经有人在玩耍,就退而求次的说我们玩滚筒吧。通过对孩子们的观察与发现,自从那一次玩了滚筒之后,对滚筒产生的奇特的兴趣,每次散步时都想去玩一玩。于是根据孩子们的兴趣,为满足孩子们的好奇,每次吃完饭散步都会带他们去玩一玩。《指南》中指出“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那作为材料相对单一、结构功能相对固定的滚筒,孩子们又能玩出什么花样?能否站在滚筒上走?会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带着种种疑惑跟好奇,开启了我们的滚筒探秘之旅。
一、趣玩滚筒—滚筒游戏初探索。
老师:这是什么?可以怎么玩?
熙熙:是大水管吧。
奕奕:是隧道。
心怡:不是不是,这是滚筒。
老师:那滚筒可以怎么玩呢?
玩法一:骑在滚筒上像小马一样,驾驾驾。
玩法二:钻进滚筒里面,在里面滚,这样滚筒就可以滚起来。
玩法三:推着滚筒滚起来。
玩法四:还可以当乐器打鼓。
玩法五:可以两个人互推比谁的力气大。
多种尝试,孩子们探索出滚筒的各种玩法。
站在滚筒上走,你们敢吗?
一次亲密接触,一次自由探讨,一个滚筒的故事悄悄地发生了......
教师小记:
孩子们的世界可谓是天马行空,极具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小小的油桶遇上这群可爱的孩子们,游戏也变得更加有趣起来。在活动中幼儿有自主和自由的空间,自己探索和尝试,发现油桶的多样玩法,全身投入游戏中,培养其自信心和自我保护能力,促进了幼儿主动、勇敢、乐于助人等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我们放手把游戏自主权还给孩子,让他们在自主、自由的真游戏中,在观察的基础上做出思考和判断,我们应该给孩子探索游戏的时间和空间。去获得经验、形成想法、表达见解、完善规则。于是,带着期待与欣赏,孩子们关于油桶的新游戏就这样开始了……
二、越“站”越勇—稳定滚筒尝试站立。
怎样站上滚筒?
为什么站不上滚筒?
老师:想想有什么好办法?
心怡:滚筒太会动了,可以让小朋友扶着滚筒。
诺诺:可以用轮胎来挡住。
轩轩:还可以靠墙稳定住。
涵涵:可以旁边各放两个滚筒夹住。
我们的方法有用吗?一起去试试看吧
琪琪:来,你上吧,我们帮你扶着,你先试试。
奕奕:你要先踏上去一只脚,双手一撑,慢慢站上去。
言言:哎呀,要不你来扶着,我上去。
只要筒有点摇晃,孩子们的腿就开始发抖,整个身体往前倾,一个踉跄就从滚筒上滑了下来,反复好几次,都没能在滚筒上站稳。
我们成功啦,同伴之间相互帮助果然厉害。
来看看我们是怎样站上滚筒的吧!
教师小记:
本次游戏中,幼儿能自己寻找合适的辅助材料,为自己的游戏解决问题,以此为契机,源于问题、思考问题、探讨问题。孩子们的方法是多样的,思维是多元的,体验是喜悦的。有的四人一组,一人稳定轮胎。有的三人一组,一人指导,有的两人一组等等,他们通过动脑思考、自主设计,大胆尝试体验方法的可行性,一步步地挑战自我,最终成功的站上滚筒。幼儿通过自主选择、自主创造,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逐渐发挥自己的主导性。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身体平衡能力、动作协调在逐渐增强,合作与探索能力也在发展,于是孩子们就提出,如何让滚筒走起来。作为观察者、支持者和引导者的我们,要相信幼儿的潜力,做到幼儿在前,教师在后,放手助力幼儿成为主动的探究者和学习者。
三、过关斩将—征服滚筒行走挑战
怎样让滚筒走起来?
多次尝试后,越来越多的孩子能够站上滚筒了,他们开始思考:如何在滚筒上慢慢走?
诚熙:张开手,要保持平衡,在慢慢走,这样就可以走起来了。
梦梦:胆子一定要大,鼓足勇气。
熙熙:要慢慢的不断练习。
心怡:要勇敢的站上去。
涵涵:可以让小朋友在下面,这样滚筒稳了,我在上面也稳了,就可以在上面走起来了。
婷婷:两个人站在上面,会走的带不会走的小朋友。
一一:先要站稳,再慢慢的在上面往前走。
旭旭:先让滚筒稳住再走。
对孩子们的方法进行归纳后进行尝试......
走滚筒的好方法:
看!孩子们开启了模仿之旅。
果然,这些个办法还不错。刚开始孩子们只能在滚筒走两步,经过不断地练习、安全感的建立、难度的提升,孩子们竟能在滚筒上走十来步。
我们成功了,我们用了哪些办法呢?
有了成功的案例,越来越多的孩子大胆尝试起来,虽然前期遇到很多的困难,但是有老师的引导作为支架,很快就获得了有益经验。
教师小记:
我们欣赏孩子一次又一次的自我挑战,惊叹于孩子一次又一次不断深入的学习,当我们试着走到孩子身后,不再扮演高高在上“权威”角色,将会发现孩子更多无限的潜能!经过多次的尝试,他们通过观察同伴来寻找站稳的方法。《纲要》指出:“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幼幼关系,鼓励幼儿大胆尝试,陪伴“试错”,提供适时而适宜的支架,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我们支持孩子,鼓舞孩子自主操作、交流、讨论和分享,与材料互动、与伙伴互助,逐步深入游戏。
四、多维挑战—同伴协作逐渐成长。
怎样花样的走滚筒?
孩子们的小结会,老带新,花样多玩。
教师小记:
教师是孩子学习的支持者,活动的推进由孩子的兴趣点决定,从孩子的需求出发,这个活动是教师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孩子们经验的交流分享,既是一次观察学习,又是一次提炼总结。
教师小记:
教师充分尊重幼儿的意愿,不断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鼓励幼儿发现、解决问题。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幼儿从简单的一个滚筒出发,探索出各种有趣的滚筒游戏的玩法,在游戏过程中与不同的小伙伴们相互帮助相互合作,在不断地冒险挑战自我获得成功。是丰富的生活经验打开了孩子游戏的大门,让孩子成为了游戏的高手;是乐于思考丰富了孩子的游戏创造精神,让孩子成为了游戏的榜样;是快乐的游戏促进了孩子的社会性发展,让我们看到了孩子的成长。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中提到,幼儿以自己的生活为主要活动对象,又以自己的生活为主要学习途径。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儿童成长需要更多自发自主自愿的真游戏,而非教师包办代替。面对孩子们游戏过程中的“金点子”,我们教师要做的是从专业角度分析游戏本身带给幼儿的成长,关注幼儿经验水平是否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升,引导幼儿继续深入持续进行游戏。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