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生活,“柜”在点滴——大(6)班课程故事
放大生活,“柜”在点滴
顾祎婷
活动起缘:
孩子们到自己的小柜子里拿东西的时候,有的孩子说:“老师,我的黑色记号笔找不到了”,“老师我的柜子门被东西卡住了,关不上”,“老师,这是谁的写生本的封面”,“老师,谁的口罩落在外面”,……听到孩子们的声音,不由得打开柜子门,看到这样的情景……
一次放东西引发的思考
辰辰说:“老师我的东西放柜子里,今天怎么突然不见了?”
茜茜说:“老师我的柜子关不上了,里面的东西太满了。”
来来说:“老师有小朋友把彩泥、纸飞机、玩具、口罩都放在柜子里。”
生活中,小朋友们的柜子是属于他们自己在幼儿园的一片小天地,也是属于孩子们自己隐秘的小空间。柜子里放着孩子们各种各样的小东西,柜子里的“世界”琳琅满目,但是总有一些“不见了”的东西喜欢躲起来和孩子们捉迷藏,于是我们就和孩子们展开了一场关于柜子的大讨论。
活动过程:
一、我的柜子我管理
基本情况调查
柜子里有什么
谈话大调查:你的储物柜里有什么?
佐佐说:“我的柜子里送给我哥哥的礼物,我是用彩泥做的恐龙,我是要送给我哥哥的。”
朵朵说:“我的柜子里有换洗的衣服和裤子,还有小内裤。”
果果说:“我的柜子里有很多很多的东西,我感觉我的柜子太小了都快放不下我的东西了,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晟晟说:“我的柜子里也有好多好多东西,书包、手工、围巾等等。”
表征——柜子里的宝贝
柜子里的宝贝我介绍
萱萱说:“我的柜子里有自己的带的餐巾纸和水壶,我每天都会带水壶过来放进我的小柜子里。”
茜茜说:“我的柜子里的宝贝可多了,有围巾、口罩还有玩具呢!”
十安说:“那我的柜子里有防蚊贴,上次开学的时候就带过来了,还有各种好玩的玩具呢!”
【教师的思考与支持】:《3-6岁儿童学习发展与指南》中指出:提供有利于幼儿生活自理的条件。如,提供一些纸盒、盒子,供幼儿收拾和存放自己的玩具、图书和生活用品。良好的自理能力不仅能使幼儿很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也是进入小学前必备的生活技能,为顺利开启小学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一起来支招
讨论——我们需要的东西
为什么柜子门关不上?东西找不到呢?我和孩子们谈论着。
孩子们通过现场查看,找出了柜子凌乱,门不能关等问题所在。
辰辰说:“里面的东西乱七八糟的,没有整理好。”
毛毛说:“这个柜子的文件袋漏在外面。”
熙晨说:“赫赫画好画之后没有把素描本整理好,这样就容易破,容易掉。”
茜茜说“那我们把需要的东西和不需要的的东西分分类,那我们的柜子就不满啦。
我们的讨论结果
制定整理计划
讨论完那就把不需要的带回家吧!
那怎样整理好柜子呢?孩子们各抒已见。
依辰说:“每个人带一个文件夹,把平时画得画放在文件夹里,这样纸也不会破”。
佐宸说:“把口罩放在一起”。
凡凡说:“把最大的放在下面,最小的放在上面”。
孩子们用表征记录了自己整理柜子的计划。
三、第一次整理
为柜子减负
第二天,
孩子们带来了文件袋,根据表征计划,对自己的柜子进行了分类整理。
【教师的思考与支持】:3-6岁是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基的重要阶段,也是为幼儿做好入学准备的关键阶段。帮助幼儿科学做好入学准备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园应深入贯彻落实 《3一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充分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实施科学的保育教育,同时将入学准备教育有机渗透于幼儿园三年保育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帮助幼儿做好身心各方面准备,为幼儿进入小学奠定基础。
谈话——实施后的感受
茜茜说:“虽然我按照计划整理了柜子,可是柜子里看着好像还是很乱。”
晨朗说:“现在整理好了可是待会儿去拿东西的时候又乱了。”
新问题——每次拿物品需要很多时间
三、第二次整理
为柜子有序整理
表征——整理小妙招
按颜色分类
按摆放方向分
按大小分类
【幼儿的学习与经验】:从孩子们看到柜子凌乱,在现场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分析并解决凌乱的问题。通过整理柜子,不仅使孩子们积累整理的经验,在操作的过程中他们知道要按物品种类、大小、颜色、用途、摆放方向的顺序来摆放,合理利用空间整理零散小物件,而且他们通过表征把自己的计划记录下,并根据计划来实施,培养了幼儿的计划性和书写能力。
生活中柜子的整理
陈鹤琴先生指出:“幼儿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须要两个方面共同合作才能达到充分的功效”。
四、幼儿收获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一日生活皆课程”,孩子们在这次活动中不仅提升了自我服务的动手能力,对自我物品的整理和管理能力,还提高了计划能力和书写能力,更是培养了孩子责任感意识,为以后的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以后的活动中孩子们还会有哪些行动?哪些尝试?我将一直关注,一直陪伴……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