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子大作战——小(1)班课程故事
袖子大作战
何怡莹
缘起:
“老师,佑佑的袖子又湿了!”
“老师,妍妍的也湿了!”
餐前洗手环节还没结束,就听到盥洗室里传来了这样的声音……
袖子到底为什么会湿呢?怎样才能防止袖子湿呢?面对湿了的袖子,我们该怎么办呢?
于是我们的“袖子大作战”开始啦!
教师的思考与支持:
幼儿园应从小班开始逐步培养幼儿健康的体魄、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习惯等身心基本素质。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关注幼儿行为,从生活中发现教育契机,逐步引导幼儿从小培养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对于小班孩子来说,袖子湿了是一件很普通的事。从孩子们袖子打湿后的真实感受出发,多感官探询他们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与孩子们“感同身受”,才能真正了解孩子们在袖子打湿后的需要。
一、袖子湿了
“还有哪些小朋友的袖子湿了?小朋友之间可以再互相看一看。”
话才刚刚说完,大家就迫不及待地去摸一摸旁边小朋友的袖子。果然,很多的小朋友在餐前洗手的时候都会不小心把袖子打湿。
于是,我们决定进行一次“袖子湿了”的晨间谈话。
问题一:袖子湿了是什么感觉?
袖子湿了会冰冰凉凉的”
“湿湿的不太舒服”
“像冰块冻住一样,有点冷”
“衣服上面会变湿,变黑(水印)”
问题二:袖子为什么会湿?
“他们在玩水”
“洗完手没有擦”
“水龙头开的太大啦”
“他们没有拉袖子”
小朋友们七嘴八舌的回答了起来,教室里洋溢着积极热烈的氛围。无论是通过观察别人,还是从自己情况去出发,我们一起总结了以下几个原因:
1.洗手前:袖子没有卷、卷的不高
2.洗手时:水龙头开太大、玩水
3.洗手后:没有甩一甩、没用小毛巾擦干
问题三:怎样防止袖子湿呢?
“洗手的时候不要玩水”
“要用小毛巾擦干净”
“那太简单了,把袖子卷起来就行啦!”
我们可以请小朋友们互相监督洗手的时候不玩水。
洗完手大家可以互相提醒用小毛巾擦干净。
可是卷袖子我不会怎么办呀?
于是,卷袖行动开始啦!
幼儿的经验与学习:
刚刚入园的幼儿往往还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前期,往往没有养成很好的生活习惯。这是由于不同阶段幼儿发展的一般性规律,也是因为现阶段幼儿并没有接受很多相应的常规培养。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往往会帮助幼儿完成相应的事情,或者仅仅只是用简单的口头指令让幼儿自行解决,这就导致了一些生活习惯的教育缺乏系统性和生成性。
教师的思考与支持:
《纲要》中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的第九条--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其中提出应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教育家杜威说:“教育来自于生活,教育来自于经验,教育来自于生长。”处于具体运算前期的幼儿往往需要教师结合具身认知,让幼儿用具体的操作和身体去探索、发现培养他们的生活习惯。因此,我们拟开展生成性的活动,自下而上的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袖子卷卷
在未未的带领下,大家开始自己试着卷袖子啦。有的人左右手开弓往上拉扯袖子,有的人不管三七二十一一股脑的往上推,还有的小朋友不慌不忙的往上面卷,也有小朋友两两组队彼此帮助。从结果上看,大多数人都能够把袖子“移”上去,看起来小朋友们的各种“小秘诀”真是五花八门。
“老师,我不会卷袖子”
“我来帮你!”
对于卷袖子这件事来说,两个人合作确实要轻松很多。
可是问题又来了……
“老师,我的袖子太滑了,卷上去就掉下来了!”
“我的也是,他自己跑下来了”
孩子们在卷袖子的过程中发现:衣服太滑或者袖口太宽,袖子都容易掉落。由于袖子卷的不够高、不够结实也会导致洗手时把袖子打湿。
有没有好的办法可以让袖子卷上去不容易掉下来呢?大家一起来想想办法吧。
“老师,我会这样一层一层把袖子卷上去,这样就不容易掉啦!”
聪明能干的小语在尝试卷袖子的过程中和大家分享了这个好办法。
“那我也来试一试!”
小朋友们纷纷按照小语的方法进行尝试。
一层一层卷袖子,这可真是个技术活,很多小朋友自己试了好多次都没有成功,于是合作又开始了。
有了小伙伴的帮助,袖子卷得又快又整齐。
就在大家都热火朝天卷袖子的时候,听到了谦谦的声音。
“老师,我的袖子太小了,卷不动。”
原来,谦谦的袖口是紧紧的,不管怎么卷也卷不上。
就在大家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青青想到了一个好主意:“妈妈说,如果怕脏,怕沾到水可以带袖套。”
对!小朋友们想起来了袖套!只要把袖套套在袖子上,那么衣服就不会沾到水了。
小朋友们都意识到了袖套原来有这么的重要。
我们选择了一个俊俊的袖套,试一下看看戴上袖套袖子会不会湿。
“哇!袖子没有湿”
即使是洗手时没有注意,不小心把水弄到了袖子上,脱下了袖套以后袖子还是干干净净的。
原来袖套真的很好用!
这下袖子肯定不会湿啦!
幼儿的经验与学习:
幼儿往往是喜动不喜静,在过往的游戏活动中,只要让他们活动起来,他们就会非常享受。对于小班孩子来说,袖子湿了是一件很普通的事。从孩子们袖子打湿后的真实感受出发,让幼儿去探索、讨论、发现,运用多种感官让孩子们“感同身受”,生成属于自己的卷袖子策略。
教师的思考与支持:
布朗芬布伦纳提出了幼儿的生态系统理论。他将影响幼儿发展的环境分为四个系统: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外系统,宏观系统。简单来说就是描述系统与个体相互作用并影响着个体发展,即幼儿的全身心成长都与周围环境息息相关。在这次的活动中,我们将重点放在了幼儿的微观系统,并将幼儿作为活动的中心。通过幼儿的相互观察和讨论,帮助幼儿促进其能力的发展,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守护袖子
我们一起探讨了很多不同的方法,可以自己往上拉,也可以好朋友互相卷一卷,还可以使用袖套。
但是过了几天,有些小朋友的袖子还是湿掉了。尽管已经会了这些方法,可是有时候还是不太注意。
为了避免忘记卷袖子,我们一起学了儿歌《我会卷袖子》,大家一起边来观看边做,这样就不会忘记啦!
一件衣服两个袖,洗手之前要卷袖。
小手抓住袖子翻,露出可爱小手腕。
不慌不忙卷袖袖,洗手以后不沾水。
“我们可以互相监督”
“我们一起比赛吧”
“表现好的贴纸”
大家通过热烈的讨论,最终决定用贴贴纸的形式来记录。
小朋友们在洗完手以后,如果袖子没有湿,就可以在自己的小刺猬上贴上贴纸。
周五的时候我们一起来比一次,看看谁的贴纸最多,就成为我们本周的“护袖小达人”啦!
幼儿的经验与学习:
幼儿处于具体运算阶段,通过感知和实际操作,往往能够让幼儿更直接、更容易培养幼儿的能力。幼儿通过自己的讨论、操作同时也能让幼儿分享彼此的经验,用属于自己的“本土概念”,帮助同伴一起发展。幼儿的学习能力非常的强,但是需要有一定的引导,使用朗朗上口的顺口溜可以帮助幼儿更好的学习和掌握卷袖子的技能。
教师的思考与支持:
布鲁纳对于学习提出了程序性知识和叙述性知识。卷袖子本身是一种需要操作的程序性知识,在教会幼儿学会以后,其实就很容易记住。但诸如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斯金纳的娃娃模仿实验里所说,幼儿所习得的行为并不会全部都体现出来,往往需要一定的强化才会展现出来。因此,幼儿仅仅学会了卷袖子的技能其实并不足够。教师需要做的是将这种行为进行多次的训练,最终潜移默化成生活的习惯,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因此,我们设计了表格等形式,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和督促幼儿在长时中发展各项能力。
结语:
张雪门先生认为“幼儿园课程应密切联系幼儿园生活经验,适合儿童的发展。”活动中孩子们源于生活经验的问题解决方式,让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童趣。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一步步地去探究、发现,他们不仅收获了卷袖、护袖的本领,更收获了热爱思考、乐于探索的品质。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