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椅子,放好啦!——小(1)班课程故事
小椅子,放好啦!
张楠
课程缘起
上课啦,小朋友们很快将椅子搬到中间的规则线上面,可是还有几个小朋友没有搬好,彤彤焦急地走到我的跟前说:“老师,我的椅子搬不进去了,太挤了。”其他几个孩子也纷纷说我也搬不进去,老师你来帮我们。
由于开学时我们在规划地面标志线时两条线之间的距离比较小,导致孩子们在搬椅子时一直出现问题。之前都是我们帮忙的,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对班级环境熟悉,自主性也大大增强。一些孩子想要自己解决问题,想办法让椅子有序地排好。于是,我们开启了和小椅子的故事之旅。
不好进,怎么办?
小椅子,举起来
我将彤彤的经历说给孩子们听,询问孩子们:“彤彤的椅子搬不进去,怎么办呀?”孩子们争先恐后想要发表自己的意见。
鑫鑫说:“我可以把椅子举起来搬过去”。
说着就自己将椅子举到肩膀处,小朋友都发出“啊······”的声音。
师:“你们觉得鑫鑫的方法怎么样?”
诗诗:“我的力气小,椅子太重了举不起来。”
末末说:“我们班级不是有些大的椅子有些小的椅子吗,那力气小的就坐小椅子,力气大的就坐大椅子,这样就可以了”。
于是我们按照末末的方法,先将椅子举起来试一试。小朋友都想举起小椅子,我请了不同的小朋友到空的地方试了试。一个小朋友轻而易举地将椅子搬到起来到胸前,一个个子矮的男孩子费力的搬着,一会会举着重的大的椅子的小朋友支撑不住了,矮个子男孩子在老师的帮助下举起来了,但是也发生了一件事情。
师:“发生了什么?”
晨晨:“椅子倒下来了,这个方法不好,因为不小心椅子会倒下来,砸到别人了不安全。”
就这样,我们通过现场实验,懂得了将小椅子举起来的做法是危险的,我们不能采用这样的方式。
思考:教师将孩子遇到的问题抛给其他孩子,请大家思考并想办法,然后根据孩子的想法进行实验。《指南》科学领域中:能用多种感官或动作去探索物体,关注动作所产生的结果。教师让孩子们通过亲身实验,动手操作,观察感知,让其知道举起椅子的方法行不通。
有礼貌,问一问
再次将问题抛给孩子,“我们不能把椅子举起来,有没有其他办法?”
章章:“可以问问小朋友能不能让开一下,然后搬进去”。
师:“谁愿意帮助彤彤来询问旁边的小朋友?”
周周说:“我觉得可以这样说,你能让一让吗?”
师:“周周是这样说的,谁还来问问。”
默默说:“请你让我走一下,好吗?”
我们一起询问了旁边的小朋友,你听了大家的询问愿意让她走一下吗?小朋友当即说愿意。
师:“什么样的询问会让小朋友更容易接受。”
小朋友们发现了有礼貌地询问别人成功的几率比较大。后来,班级里面能听到小朋友耐心礼貌地询问,询问后还会看到小朋友同意时灿烂的笑容。
思考:教师通过开放性地提问引导幼儿选择礼貌的方式请别人帮忙,《指南》语言领域中指出: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孩子们能够初步感知文明用语带来的好处,为以后孩子们活动中的人际交往提供了经验。
小椅子,怎么搬?
听取意见,方法初试
现在请旁边的小朋友让一让吧!结合小朋友的想法,我们进行初次尝试!只见晨晨将自己的小椅子搬出来,章章也将椅子搬出来,这样小朋友很快将椅子搬进去了,然后晨晨和豆豆再将椅子搬好了放在规则线上面。
方案改进,不断尝试
这时,花花提出来她还有一个办法,可以将椅子向后挪一点,这样小朋友的椅子就可以搬进去了,于是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晨晨学着花花小脚踏在地上,身体小腿往后倾斜,椅子就往后挪了一点,旁边的章章就将椅子搬开始往里面搬。章章搬着椅子走在两个椅子中间,“哎呀”,就这样进去了。
师:“这个方法怎么样,好搬进去吗?”
章章说:“还是有一点挤,有些难受”。
小朋友们看了晨晨的椅子退到后面的照片,听了章章的感受,纷纷觉得太挤会难受,于是提出将椅子再往后面挪,再退一点。
章章再次尝试搬,还是有点挤,晨晨再退一点,最后椅子前面的小脚退在了规则线上,章章搬椅子后说:“这样比较好搬”。
最后,大家再将座位调整一下,摆放到规则线上面就完成啦!
终于有了好搬的方法了,小朋友们发现当小椅子前面的小脚在规则线上面时,椅子搬进去真的很方便,大家觉得非常开心。
(最后决定前面部分椅子小脚靠在线上)
思考:教师通过幼儿亲身实践,三次搬椅子经历做对比,和孩子探讨椅子退到什么合适位置,于是得到了相应的结论就是当椅子前面小脚退到规则线上即可,最后大家再调整椅子,将椅子后面小脚靠在规则线上。在这样的讨论中孩子们体验到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才能知道怎么样才算合适。
曲曲折折,再次尝试
在后来搬椅子的过程中,孩子们搬椅子的速度变快了。但是又发现新的问题:最里面的小朋友如果动作慢了一点,每次都要请很多小朋友挪椅子。
(开始的方式,大家向后挪一下椅子)
妍妍:“我是将小椅子绕到了最前面,然后将椅子从中间的过道搬到第二排的”。
师:“为什么将自己的椅子从前面搬进去?”
妍妍:“这样小朋友就不用让开了”。
师:“那他旁边的朱朱可以这样做吗,为什么?”
很快小朋友发现,朱朱坐在里面,如果像章章这样走过道就需要章章让一下,可能有一点不太方便。这样我们又有了新的发现,靠在最里面的椅子可以从过道搬,这样更加方便。
(从过道搬椅子更方便)
多思考,多尝试,得结论
最后,我们一起进行了总结:不同地方的椅子有不同的方法搬好,第一排第三排都能够从最前最后排进去,中间第二排需要看坐在什么位置,坐在里面靠近过道的从过道绕进去,坐在第二排的其他人需要请旁边的小朋友让一让,椅子搬出来或者向后退到规则线上。
我们根据大家的想法一起用图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第一排第三排小朋友直接将椅子排进去)
(第二排坐在里面的小朋友请其他孩子让一让,靠过道的从前面绕过去)
思考:当个别孩子再次遇到问题时,同样需要以幼儿为本,从幼儿出发,引导孩子们想办法然后再实验,进而解决问题。同时根据孩子们的讨论结果以他们看得懂的方式教师和孩子一起记录下来,培养幼儿阅读和前书写的兴趣以及经验。
尾声
在总结谈论中,教师需要引导幼儿感受不同的方法带来的不同效果,知道不同座位应该选择不同的方式搬椅子。
并且教师还可以将这些经验结论引申到其他的问题解决中。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可以通过想一想,试一试,在对中比发现更简单、更方便、更合适的方法。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