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的位置: 首页 >教育教学>课程故事>详细内容

课程故事

球球大作战——小(4)班课程故事

来源: 发布时间:2022-12-14 09:15:02 浏览次数: 【字体:

球球大作战

李昕

缘起:

在一次晨间锻炼中,大家看见王筱在一下一下地拍着皮球,纷纷凑上前去,羡慕地说:“好厉害啊,我也要学拍球。”大家兴奋地尝试拍球,但是大多数的孩子要么经常追着球跑,要么就是没拍两下球就停下来了,而有的孩子抱着球无从下手。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健康领域中对各年龄段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从目标看,拍球是大班的要求,小班孩子学拍球合适吗?教师要不要指导呢?我思考后决定:顺其自然,用心陪伴。

跟皮球说你好:

孩子们天生喜欢模仿,看到同伴开心地拍着球,激起了自己对拍球的兴趣,每天早晨晨间锻炼的时候,总是有许多孩子主动地尝试拍球。

 

教师:今天很多小朋友拍球都没有拍起来,请你们来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幼儿A:我的球总是到处滚。

幼儿B:我的也是,老会砸到我的脚,然后就弹走了。

幼儿C:我会越拍越低,慢慢就拍不起来了。

幼儿D:拍球好难啊,我一下都拍不起来,但我还是很想学拍球。

【教师的思考与支持】

幼儿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新鲜感和好奇心。而拍球也是需要一定的了解和技巧才能成功。在观察幼儿自主尝试拍球的过程中,教师发现,幼儿只是在球弹跳的过程中,用手去触碰一下、两下,而没有用手的力量把球拍起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为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鼓励他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因此在幼儿自主尝试拍球后,对于没有成功的幼儿,教师需要加以引导、鼓励他们不断调整自己的动作。但是有部分幼儿在老师的面前比较拘谨、不好意思尝试,同龄人之间会更容易亲近,减轻幼儿的心理压力,所以便想出了请大班哥哥姐姐来帮忙的主意。

皮球跳起来了:

PART 1 解锁拍球技巧】

我请来了大班的姐姐们来告诉他们拍球的一些小技巧,一场关于“怎样能让皮球宝宝听话”的小课堂开始了。

姐姐1:要把腿打开一点,不能并在一起,会砸到脚的。

姐姐2:腰不要弯的太低。

姐姐3:要用手掌拍,不要用手指。

姐姐4:不需要用两只手一起拍,用力一点就好了。

 

在小课堂结束后,教师又补充了两点:

1.小手要拍在球的中间,手指头分开一点。

2.拍的时候手背弯起来一点,手指也不要绷得太直。

在听完大班的姐姐们和教师的方法后,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又去开始新一轮的尝试。

PART 2 控制拍球方向】

在多次尝试后,多数幼儿有了很大的进步,从起初几乎拍不起来到现在能连续拍好几个。可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孩子们的球总是到处跑,他们一直在追球。

 

教师: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让球不到处跑吗?

幼儿A:我们可以拍一下就接一下,一下一下来。

幼儿B:可以站在点子上拍,不要跑来跑去。

幼儿C:我们以前玩过一个游戏,往一个圈圈里面拍球。

幼儿D:对的对的,我们还往轮胎里面投过球,这样球就不会出来了。

看到孩子们畅所欲言,结合幼儿已有的经验,我决定举行一个练习游戏——“拍球接球,让幼儿往地上的一个圈圈里一下一下的拍,以此慢慢做到能够控制球的方向,然后再连续地拍。

 

经过几天的游戏练习,幼儿控制球方向的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淇淇:李老师,你帮我数一数我能拍多少下好不好?

教师:好啊。1,2,3......

幂幂:老师,我也要数。

教师:那你准备好了吗?我们开始咯。

小柠檬:到我了到我了。

 

在帮孩子们数数的同时,我陪伴在他们身边,和他们玩同样的游戏。有时会假装失误,请他们来指导我,借以启发幼儿思考投球的方向和力度。

【教师的思考与支持】

熟悉球的特性是拍球的关键经验之一。从不会控制球到轻松自如地拍球,需要长时间地积累。如何让幼儿进一步熟悉球的特性呢?教师考虑到幼儿具有往固定区域投球的经验,于是提出了新的任务:在地面上的圈圈里拍球。《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遵循“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的原则,因此教师采用“拍球接球”的练习游戏,让幼儿基于已有的经验,进行一定程度挑战的练习。

教师采用和幼儿一起游戏的策略,体验幼儿困难的同时实施间接指导。如教师假装“失败”,让幼儿来指导,引发幼儿对行为的反思,提升拍球接球经验。在这个游戏中,幼儿掌握球的位置、使用适当的力度、改变球的落点等能力都在不断提高。

《纲要》还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遵循“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的原则,幼儿能掌握拍球的方向,满足幼儿主动拍球的兴趣,还需要从长远角度看,以达到帮助幼儿提升身体素质的目的,因此教师开展了为期两周的在家拍球打卡活动。

PART 3 坚持拍球打卡】

学会和掌握拍球技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段时间的坚持练习,因此我鼓励家长陪伴孩子们在家进行拍球练习,并且每天录制视频发到班级群里打卡。

      

【教师的思考与支持】

《指南》指出要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在幼儿接触和学习各种体育运动时,鼓励幼儿坚持下来,不怕累。与此同时,家园共育也是至关重要《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由于孩子们在幼儿园练习的时间有所局限,所以利用回家的时间进行练习是很有必要的。幼儿往往也会在有人陪伴时热情高涨,家长的陪伴和记录有助于提升幼儿对拍球的兴趣。

其实,打卡不仅仅是对幼儿的练习,对于家长也是一次难得的体验。家长的陪伴可以加深亲子之间的感情,让家长与幼儿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同时对家长来说,他们的教育方法也会受到考验,如何让幼儿坚持完成每天的“任务”,而且不产生抗拒心理,是每个家长都要学会的“必修课”,任重而道远。

谁拍球最厉害:

经过十四天的连续打卡,孩子们的拍球技能有了明显进步,对球的方向的把控能力大大加强。为了让孩子们能切身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我们举行了“拍球小达人”的拍球比赛,记录幼儿半分钟拍球的数量。知道要举行比赛后,孩子们表现得非常兴奋,都很期待参加比赛。

 

最后,金蕙妍、王筱、姜亘岭三位小朋友夺得了班级前三名。

 

【教师的思考与支持】

班幼儿动作发展迅速,求知欲强,适时地将幼儿带入比赛的竞争氛围,能使幼儿迅速提升拍球能力。因此,一场拍球小达人比赛让幼儿收益颇多。

《纲要》指出教师应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幼儿对拍球的掌握程度不会一模一样,教师对这种差异性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给学习快的幼儿充分的肯定,给学的慢的幼儿足够的鼓励。《指南》还指出要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虽然部分幼儿在比赛中拍得不如其他小朋友,但仍然保持着很大的积极性,愿意尝试并且坚持下来。教师对幼儿这种优秀品质给予充分的鼓励,也有利于幼儿以后的学习。

拍球的新花样:

在孩子们对拍球足够熟练后,有些不再满足于基础的拍法,开始尝试一些新奇的拍球方式。为了帮助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我为他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器具,有轮胎、梅花桩、小彩凳、弯桥等,让大家自行发散思维,探索怎样利用这些器具创造出拍球的新花样。

然后我们进行了一场小讨论,总结了小朋友们想出的各种拍球方式,有过小桥边走边拍,站在梅花桩上拍,绕小彩凳拍,在轮胎里拍等等。孩子们也经常自主练习。

 

【教师的思考与支持】

《指南》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科学领域的教育建议教师为幼儿提供一些有趣的探究工具,用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究积极性感染和带动幼儿。因此,教师在幼儿探究过程中时刻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在发现幼儿不满足于基础的拍法后,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工具,创造条件让幼儿自己想出各种新的拍球方式,使他们体验发现、尝试、探索的乐趣,这也是一种对幼儿学习能力的提升。

结语:

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次活动中,教师没有过于注重幼儿的拍球数量,更多的是兴趣的培养、坚持习惯的养成、探索能力的提升。对小班幼儿来说,拍球技能的提升仅仅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为以后的教育做好衔接。学习是一个终身的过程,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才是这次活动的真正意义。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