呀!我剥开了——小(7)班课程故事
呀!我剥开了
张静漪
一、活动缘起 ——“老师,帮帮我”
下午点心时间到!孩子们享用完美味的午点后,有的尝试剥起了自己份的橘子,有的拿着橘子滚来滚去,有的和身边的小朋友聊起了天……
通过观察,我发现班里有大部分孩子对橘子是无动于衷的,明明以前都很喜欢吃的。
孩子们为什么不吃橘子?不想吃橘子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为了了解孩子们不吃橘子的真正原因,我来到了五月的身边,问:“你怎么不吃橘子呀?”
看到了我,五月递出了自己的橘子:“老师,你帮帮我吧。”在得到了我的帮助后,五月开开心心的吃完了自己的一份橘子。更多的“救助声”也接踵而来。
这时我才明白,原来孩子们不是不想吃橘子,而是不会剥。
这是我们班孩子第一次需要自己处理带皮的水果,在此之前都是由我们生活老师剥了准备好的,于是我引导孩子们试着动手剥一剥。
南瓜使出吃奶的劲儿想把皮剥掉,但橘子丝毫没有变化;知之使劲的扣着剥,汁水流了一手自己却什么都没吃到;恩恩恨恨的直接上嘴,脸皮带肉的咬了起来……
即使是生活中最常见的水果——橘子,对于被“服侍”的很好的孩子们而言,第一次去剥橘子,还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我不禁开始思考,孩子们平日生活中被照顾的太好了,在园有生活老师,在家有祖辈家长,他们需要做的仅仅是把完美的成品吃下肚即可。独立动手的机会悄无声息的被剥夺了,而遇到小困难就喊老师帮忙的依赖性也会滋生成了参天大树。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应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成人应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对幼儿的尝试给予肯定,不因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办代替。小班幼儿手的小肌肉动作发育还很不完善,我们更应利用日常生活教育的时机,让他们学习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发展他们的动手能力,而不是以“孩子还小”为借口的包办代替。我深刻明白,当即培养幼儿独立性是我此刻最该做的,迫切着,必要着。于是,一场以“剥橘子”为题的活动课程开始了。
二、探索过程——“呀!我剥开了”
01尝试剥一剥
鉴于孩子们的实际情况,我邀请了成功剥出橘子的洋洋做示范,和孩子们一同讨论起了橘子的剥法。
橘子“肚子”抠一抠,
从上往下拉一拉,
橘子“背上”拉一下,
一个橘子剥好了。
原来这就是剥橘子的小秘诀呀。孩子们念着小秘诀,再次尝试起来了,一边念一边剥,可真有意思呀!
佑佑:老师我还是剥不开。
佑佑有些泄气的坐在椅子上,跟着自己的橘子生闷气。我赶忙鼓励道:“佑佑那么厉害,剥橘子怎么会难倒你呢?老师陪你一起来!”
在我的鼓励和陪同下,佑佑动了起来,慢慢地,佑佑似乎抓住了剥橘子的要领,从最开始的掐住果肉,流了满桌的果汁,渐渐动作越来越自然,越来越流畅。终于,她高兴的说道:老师!我剥开来了!
有的小朋友自己努力着,认真而专注。
有的小朋友邀请了自己的好朋友来帮忙,还一起分享了橘子。你一半,我一半,橘子似乎变得更好吃了呢。
还有的小朋友把橘子剥出了新创意。
小宝:我剥的像小雪花片一样,一片一片。
南南:看我剥出了小花花。
诚诚:我的是一条一条的。
成功剥下橘子的孩子们不忘做下记录。在孩子们的交谈和记录中,我明白剥橘子对他们而言已经不似之前那么难了。
教师的反思:
小班的孩子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他们的模仿性强,也喜欢模仿。而同伴的示范,能让他们通过模仿很快自然的习得“剥”的动作要领。同时,将“剥”的动作要领利用简单有趣的儿歌形式讲述出来,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而且朗朗上口的儿歌内容能在边念边操作的过程中帮助幼儿进一步巩固动作记忆,帮助其尽快掌握简单的剥壳要领。
孩子们存在个体差异性,有的孩子能很快上手,而有的孩子则还是习惯寻求他们的帮助。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是以权威者的姿态来讲解、示范,让幼儿机械地重复记忆剥东西的方法,而是放手支持幼儿用自己试验。同时我仔细观察着来判断幼儿是否真的遇到了难题需要帮助。当遇到“跳一跳就能够到”的情况时,我鼓励幼儿“你再试试”,“你能够做到”,孩子们稍加努力,问题就会自行解决。而有的孩子寻求同伴的帮助,在同伴间的相互模仿、相互学习中自然而然的跨过“难关”。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还出现了帮助后分食一个橘子的情况,两个小朋友甜甜蜜蜜,社会性也得到了发展。
02剥剥大挑战
成功攻克了剥橘子的难关后,孩子们变得开始期待每日的水果时间。有了剥橘子的经验后,剥其他水果变得可容易多了,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孩子们都乐意自己去尝试,用着自己的方式剥着水果,没有一个孩子来寻求帮助。
初级���剥香蕉
小汤圆:我是从上面抠一下,然后拉下来,我是先从头上折一下剥下来的……
晞晞:我从中间开始剥,往下一拉就好了。
剥香蕉可太简单了,从来都不是问题,每一位小朋友都能挑战成功。孩子们一边剥着一边总结着自己剥得方法。
中级���剥桂圆
洋洋:我先咬一口,这边剥完转过来换一边。
芒果:凡凡是捏开的,你慢一点,让我看一看你怎么做的。
在剥的过程中,孩子们在掌握自己的方法的同时,也开始学习其他小朋友的好方法。掌握的技巧越来越多了。
高级���剥红薯
淘淘:捏住一点点皮,从上往下一拉就好啦。
老师:慢慢的,不着急,我们还要多一点耐心~
红薯可真好吃!
薄薄的红薯皮经常会断,孩子们耐下心来慢慢剥。有的孩子剥一段吃一段,吃完继续剥。有的孩子剥出了“沙锤”造型,跟好朋友炫耀着。一致的是,努力劳动后的红薯可真是太香太美味了。
教师的反思:
在成功剥橘子后,孩子们渐渐发现了一些剥的技巧,逐渐做到能够熟练地“剥开来了”。而“剥”也逐渐成为孩子们的兴趣点所在,乐于尝试、挑战和练习。于是,我给予孩子们充分练习的机会,在孩子们自主尝试剥一剥不同水果的过程中,并让他们进行练习,巩固“剥”的动作的准确性和精确度,从而进一步锻炼了孩子们手指的灵活度。孩子们从不会剥到愿意剥,从愿意剥到有技巧的剥,也逐渐感受“呀!我剥开了”的喜悦,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03我可以我能行
孩子们开始不满足于点心时间,逐渐把目光放到了在园的其他环节。
我会自己开饼干
南南:找到三角形,两只手一前一后就能撕开了,就像撕纸一样简单。
凡凡:口子太小的话,我可以把手指伸进去扣扣大。
习惯于依赖老师的孩子动了起来,不断的尝试着,不再干等着老师来帮忙。
我会自己开牛奶
恩泽:我直接摁进去的!
乐乐:我咬住吸管再往下摁,牛奶就不会洒出来。
诚诚:洒出来也没关系,我长大了,可以自己擦干净。
越来越多的孩子愿意主动去解决问题,“我可以我能行”不再只是一句口号。
我可以自己剥虾
宸宸:扭掉虾头,去掉虾脚和虾壳,我就能吃啦。
小宝:我就不一样,我把壳剥掉,拉掉虾线,拿着虾头吃的。
瞧,孩子们自由地进行体验和尝试。
教师的反思:
在活动中,从“剥开了”到“打开了”,在深入探索的过程中,孩子们一直是以愉悦的心情参与其中。而我给予了孩子们充分思考、实践、练习的机会,不仅提高了手部的精细动作,也锻炼了手眼协调配合的能力。
当面对新一轮难题时,孩子们下意识寻求老师的帮助,但很快自己联系生活想到了可以借助毛巾工具,解决了当下之际,也感受到自己的成长。
整个活动前后对比中,我们欣喜地发现每个孩子都是沿着自己的成长轨迹在进步,孩子们在自主尝试不同事物的不同打开方式,逐步提高了自身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增强了孩子们的自信心和成功的体验,也为接下来的自我服务和为他人服务做好了准备。
三、一些小花絮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